過年,最常談到家的話題,我們想談談同志成家的N種方法,和愛的代價。
咖啡店裡,女同志利用週末面試十幾個男同志,看他們的健康報告、養兒計畫,挑協議婚姻的對象;用不同容器,找人捐精、借精,土法煉鋼地讓自己懷孕;或放棄愛的權利的能力,走進異性戀婚姻。
以上,是17年來,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陪伴過的、那些曾經見不了光的家庭裡,他/她們的經歷。這集,聽有11年經驗的志工Amy,分享她親身經歷、見證的事,還有拉子媽媽的孩子長大後,反過來保護家長的故事。
「同志家長壓力都很大,因為一旦孩子有什麼狀況,社會就會說同志不該養小孩、就叫你不要養小孩,」像是變形金剛一樣,家長們若決定養育後代、展開計畫,「他們就必須變得更勇敢、更堅強,成為一個家長。」
來賓|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志工Amy
製作團隊|劉致昕、藍婉甄、洪琴宣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bit.ly/3o85nPH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延伸閱讀
【等待「合法與合格」的家長們:跟著志工,打開同志家庭那本難念的經】https://bit.ly/3rSGU1K
【布丁男孩的2個媽媽】https://bit.ly/3FZbSKN
【同志伴侶:其實我們都一樣】https://bit.ly/3IEN2Bw
👉追蹤《報導者Podcast》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