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禅诗”啊?
我初闻时目瞪口呆。怎么可以这样来做呢?怎么可以做得这么好呢?这诗文,又是有着怎样的用意呢?
《禅诗》的这两句神来之笔,要究其源头,需要讲三个人的故事。
禅诗的出处是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醉翁亭的楹联。楹联的作者是清朝的薛时雨。上联“愿将山色供生佛”提到了一个人,是智仙法师;下联“修到梅花伴醉翁”提到了另一个人,是欧阳修。
欧阳修,众所周知,他是“唐宋八大家”中非常出色的一位,他在宋朝曾官至礼部贡举,一生当中三起三落。因/为人刚直,得罪朝中重臣,三次被贬,其中第二次贬至滁州。
在滁洲,有山水如画,山水本为天然野趣,但因为碰到了大家来抒写,而名垂青史。
欧阳修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这是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的开篇。
这篇文章,和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篇《丰乐亭记》,被收入了《古文观止》。
观止,意思是看到这里可以为一句点了。巅峰已造就。后来人攀越不易。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写这两篇巅峰文章的时候,是他被贬被诬陷被误解的低谷时期。据记载,欧阳修在滁州任职两年零六个月,期间,他写下了158篇文章。是他一生当中文学创作上的高峰。
《醉翁亭记》里,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许多人由此来推测,欧阳修一定是政治上失意,借酒浇愁,寄情山水。
但事实上,在滁州的这两年,欧阳修的心情是平和的。他给好友梅尧yao臣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某此愈久逾乐,不独为学之外,山水琴酒之适而已。”
他的平和,从何而来呢?
单就《醉翁亭记》来看,有三处可以寻到心迹: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懂得山水乐趣的人不多,知心的人也少。我心里深知,酒中含藏了一切言语。何必人人面前,费尽唇舌?
……
声之韵经典文学朗诵书院:用声音传播经典,让听到你的声音的朋友喜欢上朗诵,喜欢上经典!因为喜欢,所以坚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传播经典,和而不同!
欢迎订阅声之韵经典文学朗诵书院微信公众平台shengzyfm,每天会发布相关朗诵信息,如果您喜欢声之韵的节目,请在您的微信或微博中转发,如果您是iPhone、iPad设备,您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荔枝FM”,下载安装后搜索“FM14377”或“声之韵”订阅收听,你也可以下载yy客户端,注册之后登录,搜索频道ID“230585”和喜欢朗诵的朋友现场交流互动!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