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进入混沌理论的时代,混沌理论引发的复杂性研究,已然在引领科学研究的大潮。随着时间沉淀,我们甚至可以说万物皆可用复杂理论来解释。那么何谓“混沌”,复杂性又是什么?和我们熟悉的“蝴蝶效应”与“三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你和负责封面报道的记者一起,探讨“混沌”理论的前世今生。撰写一篇关于晦涩科学理论的稿件究竟可以有多复杂?在这期播客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本期嘉宾】
嘉宾|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张宇琦,《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5:23 复杂性与混沌,越看越迷茫
08:37 混沌经济学是一种伪科学?
10:53 又虚又实?难以捉摸的城市科学
17:50 无限:数学概念还是物理学概念?
21:35 混沌和描述的现象,其实很多
26:53 混沌现象是一种“弱”混沌?
27:47 复杂系统中,必然会有争论
32:19 “三”很神奇,“三”意味着混沌
34:21 混沌与哲学搭边,意味着混乱和秩序的结合
35:44 相比传统,复杂性科学新在何处?
37:25 封面插画究竟有何深意?
39:30 苗老师倾情荐书
音频中提到的封面插画|复杂性 进入混沌理论的21世纪
【相关延伸】
涌现性:通常是指多个要素组成系统后,出现了系统组成前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涌现是一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渡,是在微观主体进化的基础上,宏观系统在性能和机构上的突变,在这一过程中从旧质中可以产生新质。
自组装:形容一无序系统在没有外部的干预下,由个别部件间之互动(如吸引和排斥,或自发生成化学键),而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之过程。
自适应:也称为适应控制,是一种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具有适应能力的控制方法。在一些系统中,系统的参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可能在系统运行期间发生较大改变。而自适应控制则是通过逐步逼近系统特性来保证跟踪精度。
自我复制:动力系统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出和自身相同的结构。自我复制机制常常不会完美地复制个体,而是通过遗传变异来产生各种差异。这些变异会成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其中一些有利于在现有环境下生存的变异会保留下来,而其他的会被淘汰。
规模缩放:可缩放性(Scalability),又译为“可规模性”,形容词是“可规模化”,是指问题规模和处理器数目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缩放性实际上是和并行算法以及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放在一起讨论的。某个算法在某个机器上的可缩放性反映该算法是否能有效利用不断增加的CPU。
拉普拉斯之妖:是由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于1814年提出。此智者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包括过去以及未来。
索卡尔事件:又称索卡尔恶作剧(Sokal hoax),发生于1996年,由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后现代主义学者的著名恶作剧。索卡尔向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Social Text)》投了一篇伪科学的文稿,结果成功发表。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家兼活动家简·雅各布斯1961年出版的一本书。该书对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政策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政策应为美国大量城市的邻里社区的衰落负责。该书反对当时的现代主义教条,并对美国有机的城市活力提出了独到的赞赏。
【苗老师推荐书目】
《混沌:开创新科学》:作者詹姆斯·格雷克,被视为对现代科技产生文化冲击的互联网先锋。在本书中,作者以科学记者的专业素养,深入浅出地记录了混沌现象的研究历程,写就了一部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作者张天蓉,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理论物理博士。该书从美妙动人的分形谈到神秘莫测的混沌,探究科学规律的内在之美,发现无序中之有序。
《复杂》:作者梅拉妮·米歇尔,波特兰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蚂蚁在组成群体时为何如此精密?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如何产生出意识这样极度复杂的事物?《复杂》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涌现》:作者约翰·霍兰是一位计算机学家,本书也是对涌现现象进行深入探索的第一部著作。在本书中,作者比较了显示涌现现象的不同系统和模型,展现了它们之间共同的规则或规律。
《规模》:作者杰弗里·韦斯特,理论物理学家,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本书以史蒂芬·霍金的评论“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开篇,讲述如何以一个全新的复杂性研究视角来观察世界。
Create your
podcast in
minutes
It is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