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感到喪氣、無力或無所適從,在這麼多刺激的日常中,我們又要如何拿回生活的主導權,降低這種焦慮感呢?在今天的節目中,我會和你分享一本名為《 擺脫無力感 》的好書,這本書是由作家二美在去年十二月所出版,我這陣子終於有時間好好閱讀書裡面分享的 52 種方法,而今天我會挑其中五個我比較有感的課題與你做分享。
👉 觀看本集文字稿內容:在原文網站中,你可以選擇想要聽的段落直接跳著聽(我們幫你把段落都整理好啦😉)
💌 訂閱佐編茶水間電子報:我們固定於每週一寄出精彩的電子報內容,也會有許多只在電子報裡分享的小驚喜唷!
⭐加入臉書私密社團:與8000位聽眾&團員一起討論遠端工作、品牌經營與自我成長
⚡索取4天免費線上課程:教你打造個人品牌必知的技巧、常犯的錯誤與變現的方式
💙Let's be social: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
以下為本集 Sponsor 資訊
-----------------------------------------------
本集節目是由 Himalaya App 贊助播出,這是一個包含 Podcast 、線上課程和有聲書的學習平台,只要你成為 VIP 付費會員,就可以無限暢聽所有內容。我也正在聽 Himalaya 的有聲書《精力管理手冊》,這是本含金量很高,也是現階段的我很感興趣的書籍。而 Himalaya 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們找來了很多世界級的大師,像是 Elon Musk 、 Timothy Ferriss 等人都有親自錄製音頻課程,最棒的地方就是 Himalaya很貼心的把課程翻譯成中文版本。佐編茶水間的聽眾有專屬於你的優惠,只要點擊下方的折扣碼兌換連結,並且輸入我的專屬優惠折扣碼【Zoey30】就能夠免費享有30天的試用權限唷!
折扣碼【ZOEY30】兌換連結請點這
Himalaya App 安卓載點請點這
Himalaya App 蘋果載點請點這
本集書籍資訊:
🔸《擺脫無力感》實體書連結
-----------------------------------------------
以下為文字版訪談綱要
-----------------------------------------------
📍【訪談綱要】#142 擺脫無力感
馬上開始 >> 00:00 - 節目開場與單集概要
馬上開始 >> 01:42 - 《擺脫無力感》
上一集 141 集中,我提到最近的我剛好也面臨一些人生上的迷惘,而那集一發出之後就收到不錯的聽眾迴響,也讓我覺得迷惘的人還是好多,所以在今天這一集,我會延續上一集的內容,來和你聊聊怎麼調適這種無力的感覺。
《擺脫無力感》是一本我認為非常淺限易懂的書籍,他裡面參雜了很多故事和案例,偶爾也會提及一些心理學的理論跟知識。我不會說這是一本乾貨爆棚的書,然而我覺得這樣的書籍反倒很適合這陣子的我,因為最近我有點知識焦慮,這本書很適合什麼都不用思考的看其他人的故事。
書裡面包含的主題有幾大重點:情緒管理、目標設定、自律能力、克服懶散和拖延、勇於嘗試和改變等等。說完這幾個章節主題,擺脫無力感的雛形好像就已經出來了,擺脫生活無力感的方式就是從設定目標、管理情緒、勇於嘗新等方向開始著手,但我認為這些東西就如同別人要你「堅持下去、相信自己」一樣,他還是比較偏理論類型,實際上到底要怎麼執行?我們可能還是不太清楚。所以接下來我會分享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五個小節,以及我自己的經驗、想法與實際操作方式。
馬上開始 >> 03:31 - 一、如何擺脫焦慮控制?
一、如何擺脫焦慮控制?
其實我覺得非常的感慨,因為私底下的我是一個很隨和,而且神經滿大條的人,絕對不會有人說我是高敏感族群,我也是一個有不開心的事情通常洗洗睡就能好一點的人,但我還是會在工作與日常中感到焦慮,這也讓我在想:「連我這麼遲鈍的人都焦慮,那正常人不就焦慮到不行嗎?」
在這裡,作者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學觀點,他提到:「既然焦慮對我們有這麼多的副作用,為什麼人在進化過程中還保留著這種特徵?為什麼不把焦慮情緒完全『進化』掉呢?」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認為,有的焦慮是健康的,有的焦慮是不健康的。例如在你過馬路時,為了安全,你要注意紅綠燈的變化,同時觀察來往車輛,以便及時作出反應。這時候,你的焦慮就是健康的,因為他可以讓你避開危險。但如果你一到馬路邊雙腿就發抖,呼吸急促,無法順利通過馬路,那這種焦慮就是不健康的,會影響你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焦慮症。
當我們被不健康的焦慮所控制時,應該要如何擺脫它?
首先,你可以先去看看Albert Ellis的心理學著作《控制焦慮》,書裡面就提到,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控制身邊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學著控制自己的反應。因為真正讓我們焦慮的,不是外界事件和資訊,而是我們自己對這些事情的想法。
當有人跟你做類似主題的個人品牌近期開了自己的線上課程,而且銷售成績很厲害,第一次嘗試開發自己的課程就賺到了半桶金,你看了之後感到很焦慮,因為你感到自己的地位和存在可能受到了威脅。然而你也會從這個過程中發現,看到他人表現優異本身並不是一件會觸發你焦慮的事情,讓你焦慮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你告訴自己你不如別人,你告訴自己他人的成功等於你會有更少的容身之處,你不斷的灌輸自己:「他人很優秀,我很沒用。」而因為這樣的思維,生活中就會有源源不絕的焦慮存在。
不過,作者就在這時候說了一句很有力量的話:「做為普通人,我們沒有必要自卑。」
我們看著其他人擁有很好的身材曲線,會開始批評自己,並且想要快速瘦下來讓身材更苗條,但你別忘了,你也不可能一口氣吃成體脂過高的人,因此你也不可能在一系之間變得很有用,或者變很沒用。
這一切都出自於你不客觀的自我評價,因此我覺得最有效的調整方式並不是嘗試擺脫焦慮或控制焦慮,而是試著用客觀一點或第三人稱的角度看待自己,你焦慮的機率就會減少,就不用到頭來還要學著怎麼控制焦慮。
針對這一點,我自己有實務辯論法和感性調節法這兩種方法:
#1 實物辯論法
我會問自己:「為什麼看到別人的成功,會讓我感到很焦慮?」因為我會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像他那樣的成就,感覺自己不夠成功。再來我會問我自己:「請問感覺自己不夠成功的佐證是什麼?你是用什麼東西在衡量自己的成就的?這是你想要用來衡量成功的單位嗎?」通常問到這邊,我就會覺得自己有點煩,但我的心情也會好一些,因為你會馬上就知道:「沒錯!以上的想法是不科學且沒有證據的不客觀想法。」當你能夠指認,你通常就能夠抽離。
#2 感性調節法
我可能會選擇幾種方式,例如我可能會跟我的另外一半抱怨、撒嬌,或者我會找我的朋友討論談心,我可能會直接說:「我看到誰最近怎麼樣,我覺得很祝福他,但同時也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不如他。」通常只要真心地說出這些話,真的挺你的好朋友就會開始說一些鼓勵你的話,你的另外一半也會嘗試為你加油打氣。
你會瞬間發現懂你的人、支持你的人真的很多,你或許真的不如其他人,但你不必也不用成為其他人,作為你自己,你已經夠好了,你身邊的朋友肯定也會認同這個觀點的。
馬上開始 >> 09:26 - 二、情緒低落時如何保持行動力?
二、情緒低落時如何保持行動力?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心情沮喪時,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結果愈躺愈難受。
心情不好時,帶著不好的心情做事,事情常常會辦不好。因此有人說,心情不好時要停下來,安慰自己,等心情好了再說。但到這邊你可能就在想,如果我持續等待自己的心情慢慢好轉起來在做事,那我原本計畫的事情不就越積越多?反而會讓我越不想要做呢?
在書裡,作者提到一位英國有名的心理學家克萊兒·維克斯(Claire Weekes)曾寫過一本書《精神焦慮症的自救》克萊兒在書中提到情緒和身體之間的關係,並指出有時候人們感到疲憊,其實是情緒上的疲憊,而不是身體上的疲憊,關於情緒疲憊,其實並不適合長期休息或不斷地耍廢,反而更應該要找點事情做,這樣你精神上的疲勞才會得到緩解。
如何區分身體性疲累或精神性疲勞?
當我感到疲勞的時候,我會去觀察這個疲勞的感覺有沒有「煩」的成分,如果我只是覺得好累,那我會區別他為身體的疲勞,但如果在這種累的感覺中,還夾帶著一種很煩躁的討厭感,我就會把它判定為情緒性疲勞,這個方式或許沒有科學佐證也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但如果你下次多多觀察,或許會發現真的挺有幫助的。
面對身體性疲勞,我的修復性方式就是耍廢,什麼都不做,或者就做我想做的事情,例如:我會大哭、大吃、大睡,通常做完這三件事,身體的疲憊就會稍微消失,動力也就會回來了。而面對情緒性的疲勞,作者也建議不要什麼都不做,你可以去整理東西、打掃房間、洗衣服等等,或者我也會找朋友談談心、跟朋友約出去吃飯,或者上一些線上課程。很多時候是行動在前,有了行動,動力才會來,尤其以情緒性疲勞為主,什麼都不做的話,反而會讓你的腦子有更多的時間去鑽牛角尖,你越想、會越累,你就是什麼都不想做。透過起身做一些事情,或許可以短暫的分心,讓你糾結的情緒得到休息,那你的行動力就有機會回歸正常值。
因此,情緒低落時可能會讓你越休息越無助,要保持行動力,就從先起身行動開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