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編輯七號、編輯牧宜
(1)美國大學校園裡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各個校園接連發生衝突事件,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在4月18日有將近百名的聲援巴勒斯坦學生,遭到警方進入校內逮捕,因而引發極大的爭議;哥大已從4月22日開始將校內許多課程轉為線上,以避免衝突再次升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在4月24日也有學生和警察發生肢體衝突,目前已知至少34人被捕,其中還包括現場進行採訪報導的記者。
類似的聲援示威在美國各大學蔓延,參與活動的學生訴求美國停止向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反對支持以色列的企業公司資助學校、聲援巴勒斯坦的戰爭難民。不過有一些以色列籍或猶太裔的學生指出,這些示威活動出現「反猶太」的仇恨言論、甚至恐嚇威脅,讓一些學生感到不安。對於這些說法,不同學校響應活動的師生則回應,這些極端的言行並非聲援示威的主旨,而是可能出於一些極少數人的惡意破壞。
然而這些說法似乎在校園內部,不同立場的人之間沒有太多交集,反而又因為警方進入校園的處置措施,激化了整個示威活動和學生。
(2)緬甸軍方2021年2月爆發政變奪權,自此緬甸陷入內戰已超3年,2023年10月緬甸民族武裝組織組成的「三兄弟聯盟」發動1027行動攻破軍方多個據點,雖然軍政府勢力減弱,然而多方交戰持續,與各國邊境地區的零星衝突也不斷。為了擴大兵源,軍政府實施最新的《人民兵役法》,規定18歲至35歲男性、18至27歲女性皆須服役至少2年。聯合國已把緬甸內戰形容為一場人權災難,許多西方國家對軍政府成員實施經濟制裁。
除了數以千計的中產階級人士,也有許多年輕人選擇進入叢林中,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共同作戰。超過300支武裝組織分布於全境各處,隨時需要與緬甸軍交戰。在政府軍強制徵召制度之下,焦慮的年輕人們認為,若無法逃到國外,他們選擇拿起武器加入反抗軍的行列,好奪回過去自由的生活方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