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r】晚晚作为豆瓣初代女神,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还在贡献着话题度,从晚晚衍生而来的晚学经久不衰,晚学家覆盖各个年龄段,甚至大有越来越火的趋势。但是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没有给晚晚带来更多的收益,但却让她越来越离不开流量,让自己陷入一次又一次争议之中。这样独特的现象或多或少都值得我们剖析一番。
时至今日,我们为什么还在疯狂的研究晚学?晚学又有哪些特质持续吸引着我们?如今社交媒体下的晚晚又还是真实的晚晚吗?希望这期节目能够给你更多的答案。
本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 晚学本质是什么?
从多年前的豆瓣开始,网友形成了以晚晚的生活为素材,寻找论证她背离人设一面的证据,对晚晚本人进行调侃嘲讽——「晚学」由此诞生。
(来源:《每日人物:冰学、晚学,百学争鸣,今天你学习了吗?》)
⭕️ 时代洪流中的晚学:当PC时期网红闯入移动时代
2007年从豆瓣发迹,PC时期晚晚的女神形象:在香港出生,在北京长大;16岁进入央美,后赴美留学,回国后创立木木美术馆;丈夫林瀚也是成功人士,商政文均有涉足。
PC时期与移动时期KOL对比:
● 内容形式:图文更多想象空间,让受众「脑补」;短视频/直播需要快速「抓人」。
● 人设打造:上古社交媒体展示「活人」,能看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红书等展示「橱窗」,要求垂直和整齐划一。
● 考古快乐:早期社区内容流失,网友甚至拥有整理民间口述史般的快乐!
⭕️ 天生drama?晚晚和嘴个人操作也不一般
●表达内容丰富、生动且有争议,造梗能力惊人!
面对争议,坚持不退网,常常(以最新颖、最匪夷所思的方式)回应,有时拉黑(让网友「毕业」),不排斥黑红也是红。
●个人与受众定位不走寻常路
其他网红割韭菜倾向于对准的群体:人傻钱多声音小,向下收割;
晚晚偏偏要对准的群体:人精钱多声音大,向上攀附。勇气可嘉!
⭕️ 晚学家为什么这么爱晚学
●解题的快乐:通过分析晚晚的文本,不断验证她的动机,这符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本能。同时分析(拆穿)的过程容易、但又不那么容易,需要晚学家们调动知识、经验,甚至能够通过证明晚晚配不上上流社会,来变相证明自己略懂上流社会。
●娱乐属性:本质上不是严肃议题,研究晚学的过程是解压的心理大保健。
一个迷思
红了快二十年、长盛不衰的晚晚,似乎还没挣到大钱,怎么能帮她挣到大钱?
⭕️ 一个彩蛋
猜猜主播中,谁是卧底洗碗机!
主播 / 小黑 珂珂 王妈妈
音频剪辑 / 珂珂 Shownotes / 王妈妈
欢迎关注「无时差研究」所同名小红书、微博
如何加入听友群?
微信公众号搜索「无时差研究所」,后台回复「入群」,扫描小助手二维码就可以啦!
“每一次准备播客的过程,都带我们走到了某一个小小议题的门口,而每个嘉宾都是一把钥匙,ta 领着我们看到了全新的、更大的世界,ta 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些了解,即便每次都有一点点,它都成为了我们生命里的一个小小刻度,也希望它也能帮助到你~”
如果你喜欢我们,欢迎关注无时差研究所同名公众号给我们送来你的心意哦!同时欢迎在全平台搜索并订阅无时差研究所。
Create your
podcast in
minutes
It is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