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仿妆视频博主宇芽揭露前男友沱沱对自己多次实施暴力行为,到蒋劲夫的乌克兰前女友在Instagram上指出蒋劲夫对自己实施身体暴力,再到李阳的前妻Kim在微博上发表原谅李阳的言论,近期的种种事件让家庭暴力重回公众视线。在讨论中,有人质问宇芽为何在沱沱第一次施暴后不果断离开,也有人对Kim的原谅行为表示失望和不解,还有人咒骂蒋劲夫和沱沱这样的施暴者为何还不去死。
本期剩余价值,我们请到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原“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组织负责人、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共同发起人冯媛老师和我们一起,从上述几起家暴事件及其引发的公众讨论入手,从受害者和施暴者、个体与结构、个案和制度等角度进行了讨论。为什么“受害者为何不离开”是一种过度简单化的提问?施暴者的行为能够被矫正吗?让施暴者去死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吗?家暴受害者有没有原谅施暴者的权利?原谅是受害者重建自身主体性的唯一方式吗?示范性案例中的受害者一定要完美吗?在这些讨论之余,具有二十多年反家暴行动经验的冯媛老师也分享了很多切实有效的行动策略。正是这些策略,让我们从吃瓜群众变成积极的路人甲,也让个体在结构性制度性的改变到来之前,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如果收听本期节目的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正在遭受性别暴力,你可以拨打为平妇女权益机构的为平妇女支持热线:15117905157。热线全年无休,可以中英文接听。
【主持】
张之琪(媒体人,新浪微博@Zzzzzhiqi)
傅适野(媒体人,新浪微博@ssshiye)
黄月(媒体人,界面文化资深编辑)
【本期嘉宾】
冯媛(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创始负责人、原“反对家庭暴力网络”组织负责人、北京为平妇女权益机构共同发起人)
[04:07]最近几期和家暴有关的新闻复盘
[08:50]为受害者你为什么不离开,这样的提问就是错误的。
[12:43]不考虑社会结构和个人情感因素,认为一个人遭受家暴之后就能离开,是太过简单化的想法。
[14:26]施暴者很多时候不认为自己在施暴,只认为自己在做一个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男性。
[14:58]通过聚焦施暴者而非受害者,我们可以扭转公众习以为常的思路。
[18:03]“好男人不打女人”背后的性别偏见。
[21:54]在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中国几乎没有“家庭暴力”的概念。
[24:56]反家暴工作在中国开展的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人从吃瓜群众变成积极路人甲。
[26:44]为平妇女机构接到求助电话后可以提供的服务。
[33:07]施暴者有可能被矫正吗?一旦有过暴力行为就永世不得翻身吗?
[35:12]家庭暴力并非不可控的,它是一个算计、一个决策。
[38:26]如果没有社会上的压力,施暴者不会想改变自己。
[42:09]全社会如何策略性地抵制性别暴力?
[44:23]家暴受害者永远有做出自己决定的权利。
[49:48]原谅施暴者并不等于原谅暴力行为。
[51:47]示范性案例中的受害者一定要完美吗?
[55:40]我们要识别受害者究竟是自愿原谅还是被迫原谅。
[59:27]重建主体性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1:00:52]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原谅对方意味着什么?
[1:05:18]家暴行为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终止不意味着它的后果也结束了。
[1:09:52]暴力能终止爱吗?爱能终止暴力吗?
[1:15:34]我们不仅要反对性别暴力,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片头:“Luka“ by Suzanne Vega,from RetroSpective:The Best of Suzanne Vega
片尾:“Kiss With A Fist”,by Florence+The Machine,from Kiss With A Fist
【与我们互动】
新浪微博 @剩余价值SurplusValue
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