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經常收聽我們2CR電台節目的聽眾,對胡嘉龍先生都不會感到陌生。胡嘉龍先生是2CR電台的嘉賓主持,在開台之初便活躍於電台。相信各位聽眾都經常聽胡先生講經濟,但他的移民故事就鮮為人知,今日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胡先生的移民歷程吧。
胡嘉龍先生於1976年移民澳洲,至今已經40餘年,可以稱得上是老華僑。年輕時的胡先生,估計從來未曾想過,他的未來會在商業的道路上大展宏圖,鵬程萬里。
胡嘉龍先生年輕的時候,在香港就讀醫學類專業,與經濟商業類可以說得上毫不相干。當時的胡先生,在香港就讀Medical Diagnostic Radiographer(醫療放射診斷師),並已經取得從業資格。當年香港瑪嘉烈醫院初開之時,胡先生亦是第一批進入該醫院工作的人員之一。
胡先生在香港大醫院工作,起點十分不錯。問及他的移民故事,他笑稱人生無常,計劃趕不上變化,無法計算周常。70年代的澳洲,放射師(Radiographer)十分緊缺。當時胡先生的認識的師兄師姐,有不少選擇移民澳洲。在同輩的影響下,年輕的胡先生及他的兩位同學,萌生出移民澳洲的想法。
或由於澳洲當時十分缺乏放射治療師,胡先生的移民之路,可以稱得上一路大開綠燈,十分順暢。胡先生回憶,當初從遞交申請表到正式獲批成為澳洲永久居民,耗時不足三個月。
移民到澳洲的旅程,年輕的胡先生第一次有機會坐飛機,離開他出生成長的國家。當時,胡先生和他的兩位朋友,三位20出頭的愣頭青一起獲批,結伴同行,前往澳洲。在選擇落地城市的時候糾結許久,最終選擇了工資待遇較豐厚的西澳城市珀斯。
當時三人落地珀斯機場的時候,正是凌晨兩點。年輕的他們,憑著一腔熱血,一路向前。在落地澳洲時,方驚訝地發現沒有做好周全的住宿計劃,只能在機場椅子上將就一宿。
抵達珀斯的第二日,三人便開始了他們的求職之路。七十年代的珀斯,地方不大。三人抵澳後,便前往珀斯的皇家醫院詢問招聘意向。當地的醫院雖有意招聘,但空缺的職位不足以容納三人。年少輕狂的他們,進退一致。對當時的招聘人員表示,要不三人全部聘用,要不一起離開。終於,三位血氣方剛的青年流浪到西澳費里曼圖(Fremantle),方在當地醫院尋得三份工作。
現今的費里曼圖,是一個美麗的旅行城市。但在七十年代,費里曼圖是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港口城市,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其監獄。當初的胡先生從繁華的香港,到鳥無人煙的西澳,可以算是十分不適應。他對當初在西澳想買第一瓶醬油,找了兩個星期,終於在一個意大利商鋪中購到的事情記憶猶新。他形容當時的他,若在街上碰見華人,會想上前擁抱,訴說鄉情。
胡先生在西澳停留的時間越久,便愈加難受。他和他的朋友都希望作出一些改變,最終他的兩位朋友選擇進入西澳大學繼續進修醫科,而他則獨自前往悉尼看看,分道揚鑣。胡先生的兩位朋友至今仍在從醫,其中一位成為了專科醫生,而胡先生則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轉行是胡先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時年輕的他亦曾糾結是否應該繼續在醫學的道路前進,畢竟有醫科的基礎在,重新考醫對其而言是最為清晰的道路。
獨自來到悉尼的胡先生,在澳洲的southern hospitality從事Radiographer的工作。使其下定決心,重新審視自我興趣及未來道路的,是一次凌晨兩點的緊急事件。當時他在醫院值班,被緊急呼召,為一位電單車事故患者照全身X光。該患者被送入醫院時,幾乎幾乎散架、頭部破裂,腳骨頭外露,需緊急搶救。
胡先生回憶當時為該患者做全身X光的時候,沒有手套,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護士幫忙,兩個人忙活了4至5小時。但最終,於第二日被告知,病人最終還是離逝了。該事件使胡先生連續數日寢食難安,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或許不太適合從醫,決心轉行。
下定決心的胡先生,重新審視自我,從興趣出發,選擇人生道路。他兼職打工,為重返學校,學習經濟、會計、財務方面課程賺取學費。成長的過程中,胡先生亦不斷增進自己的學識,沒有故步自封。後來,由於喜愛辯論,他甚至還進修一個法律學位。
胡先生當年選擇棄醫轉業,曾思索過成為一名律師。但考慮到亞洲人在澳洲,或難以與本地人爭辯,便選擇了學習財務及會計。胡先生的數學相當好,在他就讀第一年的時候,便堅定所選的是他所希冀的人生道路。財務會計專業約有22-23門課,胡先生拿了19個HD,可以謂十分優秀。在其大二的時候,大學甚至向其伸出橄欖枝,邀其留校做助教。當年的胡先生思索一番後,毅然婉拒邀請,決定出商業社會闖蕩一番。
初出商業社會的胡先生,在四大會計師樓任職,負責核算師的工作。由於核算師的任務過於沉悶,與胡先生的性子不符,他便跳槽至general electric做商業會計師。
人生處處充滿機遇,機緣巧合下,初入公司的胡先生,適逢該公司大老闆和會計部門管事吵架。會計部管事決定散伙離開,當時經驗低微的胡先生亦於此被臨時提拔,身擔要職。
但general electric畢竟是大公司,雖說臨時提拔,但亦不是讓胡先生一人頂上。該公司於美國調派了一位能人來幫忙,該能人名Tom,哈佛大學MBA畢業,為人勤奮。Tom能每晚加班工作至10點,而胡先生亦不怕吃虧,tom工作多久,胡先生亦留下陪同,在其身上學到很多事情。
當時胡先生在general electric從事的是會計工作,但在工作的過程中,天性熱愛挑戰的胡先生被財務方面的事情吸引,跳槽前往AGC投資銀行從事財務方面工作。後來在AGC的資助下,胡先生進修了一個MBA學位。在拿到MBA學位後,他在當時澳洲最大的合併銀行做投資經理。當時的所學習到的經驗與知識,一直伴隨至今。
在1987年左右,胡先生開始創業。他與一個合作夥伴合作,創立會計師樓。當時,胡先生的會計師樓拿到了第一批搞商業移民的牌照。與此同時,胡先生的合作夥伴對地產行業有濃厚興趣,兩人在會計師樓外亦嘗試踏足地產及建築行業。
當時,移民潮的到來,使胡先生的會計師樓賺得盆滿缽滿。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澳洲通貨膨脹,物業價值飆升,建築行業百花齊放。胡先生及其合作夥伴的公司蒸蒸日上,成為了上市公司。那時,胡先生年齡不足40,年少有為,意氣風發。
可惜人生變化無常,公司公司上市不久,便碰上澳洲經濟大衰退。銀行利息飆升,物業價格大跌。對胡先生而言,是人生的一次滑鐵盧,亦是一場深刻的教訓。
在該次教訓中,胡先生學會了穩步發展。後來,胡先生與搭檔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在八、九十年代,那時候正統的理財業開始起飛,世界和平,經濟發展蓬勃。於胡先生而言,處處是機遇,趕上了賺錢的黃金時代,亦為其日後的商業發展,打下穩固的根基。
胡先生的人脈很廣,大家識於微時,能拿到的投資機緣亦比平常人要多。胡先生曾經慘遭滑鐵盧的經歷,使其學會分散投資。胡先生稱分散投資需要多角度分析,而個人視野是有限。所以其集團有一個理財師團隊一起分析,降低風險。而胡嘉龍集團在介紹理財項目給客戶,讓客戶投資的時候。他們手上一定會投資同樣的項目。
胡先生強調他們集團所投資的項目客戶不一定會投資,但集團介紹客戶投資的項目,集團在項目中一定亦有投入資金。這個概念胡嘉龍集團已執行了10多年了。胡先生稱,上天對其十分照顧,兒子能接班其事業,讓集團的責任及理念得以傳承。
與此同時,胡先生亦感概很多來自中國及香港的新移民,在理財方面習慣使用他們一貫的理財方法,但忽略了澳洲社會及經濟系統與國內存在差異。他表示澳洲的財務系統有其複雜的運行規則,比如澳洲有很特別的退休金系統,若對其一知半解,容易吃虧。
最後,胡先生強調人生沒有如果,既來之,則安之。在他的人生中有過大起下落,但他從未後悔過當初遠赴重洋,棄醫轉商的抉擇。
Create your
podcast in
minutes
It is Free